快递滞留件盲盒能买吗?江苏省消保委:售卖他人快递不合法
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(记者薛庆元)在快递量激增和盲盒经济爆发的快递快递当下,快递滞留件盲盒兼具了开盲盒的滞留刺激感和“搏一搏单车变摩托”的诱惑力。然而,买江卖人这些滞留件盲盒到底能不能买?又是苏省否真的能物超所值呢?11月23日,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针对这一现象发声,消保指出售卖他人快递的委售行为不合法,并呼吁打击贩卖快递盲盒的不合行为。 搜索“快递盲盒”“滞留件盲盒”等关键词,快递快递各个电商平台都会跳出不少“白菜价”“紧急处理”快递滞留件盲盒的滞留商家。有的买江卖人滞留件按斤处理,有的苏省以“麻袋”为单位销售,每家店铺的消保商品图封面都有“稳赚不赔”“抢到就是赚到”“快来捡漏”等字样。随意点进一家店铺,委售就可以看到有几元至几百元不等的不合快递滞留件盲盒可选。从各个店铺小到几十、快递快递大到一万多的成交量来看,有不少抱着“赌一把”心态的消费者下了单。 江苏省消保委发现,这些快递滞留件盲盒的评论区内几乎零差评,全是“溢美之词”。不少人表示“大惊喜”,拍的“五公斤(海外原单)”产品价格为170元,开出手机“赚了”。社交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分享自己的拆盲盒的体验,其中一位消费者称他购买的20余元的滞留件盲盒,基本全是“牙签”“棉签”之类的东西,根本不值20元。该分享帖下有网友评论称,自己也拍了这家店的产品,观察发现这家店“每次开2天,然后关一阵子,等不能评价的时候又开启。里面都是刷评价”。 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有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的125元的10斤快递滞留件盲盒里面都是一些门把手、小奶瓶等小物件,“几乎没有什么符合自身需求的商品”。还有消费者表示自己买的298元20斤盲盒中,“很多商品连说明都没有,也不知道是不是打着滞留快递旗号销售‘三无’产品”。 江苏省消保委指出,国务院2019年3月发布的《快递暂行条例》明令禁止“冒领、私自开拆、隐匿、毁损、倒卖”他人快件,有上述行为的或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,甚至构成犯罪。经营者违反规定将受到没收违法所得、罚款、停业整顿甚至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等处罚。针对滞留的无人接收的快递,今年6月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也明确规定“无法投递又无法退回的快件,不得以盲盒形式销售”。由此可见,商家售卖他人快递滞留件的行为并不合法。 此外,快递滞留件盲盒套路多,上当容易捡漏难。不少商家抓住消费者“以小博大”的心理动歪脑筋,将廉价批发来的小商品分装进不同快递盒,“精心”包装后再打上“海外原单”的标语,“李鬼”摇身变“李逵”。接下来,在商品评论区安排“低价开出数码产品”等表示“物超所值”“大惊喜”的“买家秀”,营造出“买到就是赚到”的假象。殊不知,消费者闭眼买的滞留件盲盒,其实是销售者睁着眼打包的“套路礼盒”,消费者拆开盲盒有惊无喜,不仅没“捡漏”反而上了当。 因此,江苏省消保委呼吁,快递行业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快递运输营业网点及人员的监管,严厉打击贩卖快递盲盒行为。电商平台应及时清理平台内贩卖快递盲盒的商家,整顿打着“海外原单”快递盲盒的噱头贩卖廉价地摊小商品的欺骗消费者的行为。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,经营者要合法经营,多些真诚,少些套路,才能行稳致远。消费者要理性消费,识别套路和骗局,切忌贪小便宜,最终吃亏上当。如遇线上线下售卖快递滞留件造成自己权益受损的,应及时投诉举报,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外媒:中远集团和中国海运即将宣布新航运联盟
- 今年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升至89.3
- 农发行今年累放粮棉油贷款超千亿元支持春耕备耕
- 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
-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 9层大楼展闽南魅力
- 超150家商业银行支持异地缴税
- 支持企业依法依规境外上市
- 我国评选创新升级消费品九批655个
- 太平洋建设领导与广东省佛山市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、市政协党组副书记会谈
- 苹果被曝取消电动汽车项目 期间投入了数百万美元
-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强劲增长
- 快递业务量增长助力消费市场快速恢复
- “蒜你狠”又来袭 好品质大蒜每公斤售价16元
- 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
- 第五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培育启动
- 前两月国企利润同比增长9.9%
- 巴巴多斯家具制造公司宣布召回63.5万张婴儿床-
- 截至3月末83个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
- 我国5G基站总数达238.4万个
- LPR连续6个月维持不变
- 搜索
-